- · 武陵学刊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武陵学刊》投稿方式[11/04]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武陵学刊论文例文(端午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么(4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1951年年底至1952年上半年,家父李又然作为全国政协土改工作团第21团党委委员、携中央文学研究所部分学员在广西邕江土改;此时即将在辅仁大学毕业的
1951年年底至1952年上半年,家父李又然作为全国政协土改工作团第21团党委委员、携中央文学研究所部分学员在广西邕江土改;此时即将在辅仁大学毕业的家母刘蕊华赴江西景德镇土改。1953年年底、1954年年初,从中央文学研究所毕业的家母刘蕊华与家父李又然订婚并结婚,收到的贺礼现今可查的有:李可染所赠、齐白石所刻“又然”“蕊华”篆印一对,萧军所赠、卣丁所刻“李印又然”“刘蕊华”篆印一对,吴介民所赠刻有微雕象牙笔一对。家母刘蕊华,是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研究生,是家父李又然的学生,是经支部书记马烽代表组织开介绍信登记结婚的,是《文艺学习》期刊的编辑??我的一家的形成,也与中央文学研究所自然密切相关、当然密不可分。父母生我们姐弟三个——姐1954年生,我1955年生,弟1957年生。1955年第2期《文艺学习》刊登过刘蕊华文章《1955年度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是谁?》答复惠特曼、席勒、安徒生等六位被列为世界要纪念的文化名人。正是在我出生的前后,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纷至沓来。家父李又然开始保别人。他写信给中央最高领导人本人或秘书,请求宁可在监狱里用梁宗岱,也不要动用极刑;他在支部会上公开为已经被列为运动斗争对象的人担保,说自己死也不信鲁藜是胡风或分子。如此不顾个人安危保别人的人,必将付出搭进身家性命的代价;整人的人几次整你,你都翻身,整你找理由还找不着,你却自己送上门来。于是,整人的人又大肆整人,挨整的人惨遭灭顶之灾。 二1954年8月20日,家父李又然填写中央宣传部干部履历表,写到个人小传,其中有这样一段话——1949年3月到北京;7月南下;9月奉调返京,参加国际工作;年底进医院。在医院和疗养院一直住到1950年10月,同年11月进中央文学研究所当教员,至今仍任原职。1952年,和大(世界和平理事大会)通过中央文化部来调,叫到布拉格去工作,因当时在广西参加土改,未得通知,没有去。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学员胡昭在《痛失宗师——对艾青先生的点滴忆念》(本文节选自《吉林日报》1996年,收入《胡昭文集·散文随笔选》2001年12月吉林出版社第一版)文中披露:我最早知道艾青,是1947年。当时就读吉北联中,校长老师李又然(当时化名叫李则蓝)与艾青同为浙江人,最早在法国巴黎就结为战友情谊,一起从事革命活动,拿起笔做刀枪,向派斗争。又然师手里有艾青送他的诗集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《黎明的通知》,长诗《向太阳》《雪里钻》等等。那时我是个饥渴的少年,接连吞下这许多珍馐美味,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消化。又然师慢悠悠地给我讲艾青身世和二人的交情。二人相识于塞纳河畔,投身于黄浦江边的殊死斗争,抗战爆发先长江、后黄河,以至于住进陕北窑洞,战斗在延河之滨,共同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。之后,又然师从延安行军到东北,艾青从延安行军到华北,他们举办学校、筹建文联、主编报刊、参加土改,胜利会师于北平,参加建立新的伟大壮举。又然师南下至汉口奉调返回北京,先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待命,后调至中央文学研究所主持外国文学教研室,艾青每有新书赠他,他都寄给我读。我从吉林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,又然师带我去拜望艾青,我在课堂上听艾青谈诗??在全国政协土改工作团第21团暨广西省委土改工作团第二团,李又然、艾青都是团党委委员,住在团部老口镇,我们每到团部开会都可见到二位师长,三个人常常在小镇上走走,或在他们住处的院落里坐坐。据毛宪文、贺朗著文《丁玲——伟大的文学教育家》(《武陵学刊》2010年第1期/第35卷第1期)回忆,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研究生班全部学员25名,他们是:来自北京大学的有毛宪文、谭之仁(白榕)、白婉清、王有钦(贺朗)、许显卿、张保贞、曹道衡、李仲旺、宋淑兰;来自辅仁大学的有龙世辉、王树榘、王鸿谟、邸金俊、刘蕊华、王文迎;来自清华大学的有周永珍;来自复旦大学的有张泰芳、杨文娟、张兴渠;此外还有青年作家玛拉沁夫、刘真、左介贻、张凤珠、钱峰、颜振奋。 以上名单,一位不拉,整整25大员。不是因为回忆的人记忆力强,而是情感重,责任心更重。如此完全的同学名单,仅在鲁迅文学院也很罕见。即使被当作庆祝建院50周年所陈列的展板上的表格说明文,也是缺这少那的。我见过毛宪文,他刚从一所中学回到恢复后的文讲所,出差到哈尔滨,专门到家里看望我母亲;也见过周永珍,是在她的工作单位考古所的大门口;还在虎坊桥宿舍楼采访舒群的同时,顺便见过也在同一座楼里住的玛拉沁夫??
文章来源:《武陵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wulingxuekan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49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