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武陵学刊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武陵学刊》投稿方式[11/04]
体育论文_基于格林模式的武陵山区大学生体质状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文章摘要:研究目的: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整体性、连贯性、持续性和动态性为一体的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式——格林模式认为个体行为受到外界因素促进或限制,强调
文章摘要:研究目的: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整体性、连贯性、持续性和动态性为一体的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式——格林模式认为个体行为受到外界因素促进或限制,强调在制定教育计划前,要进行"诊断分析",寻找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倾向因素、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。武陵山区地理位置闭塞、经济欠发达、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、农村留守儿童较多。本研究旨在了解武陵山区大学生体质状况,并采用AMOS结构方程,基于格林模式,建立、估计和检验武陵山片区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的交互模型,探讨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,为其健康促进提供参考。研究方法:首先,整群抽取2018年武陵山区4所大学(吉首大学、怀化学院、铜仁学院、湖北民族大学)5576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来了解其整体体质状况。数据来自各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。然后按性别、年级、学校分层随机抽取1358名大学生测试其体质,同时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自制《武陵山区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》,包括知识、态度、健康相关行为、社会支持及政策法规的影响等。通过项目分析共保留48个条目。经11位专家评判,问卷的内容、结构效度均为81.8%,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采用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,经检验后问卷5个子维度的a系数在0.68-0.83之间。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的外部信度。第一次发放问卷后两周,在同批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100名大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,两次调查相关系数R=0.82(P<0.05)。表明问卷的效、信度均较高。由课题组成员培训后担任调查员,与调查学校的学工办主任、辅导员等沟通协调,统一时间组织学生匿名、自愿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。共发放1600份问卷,回收有效问卷为1358份,有效回收率为84.44%。其中男676份,女682份。采用SPSS25.0软件录入、清洗和加工数据。体质等级用百分率(%)统计描述,采用T2检验分析性别、年级间的差异。影响因素分析采用AMOS25.0软件统计,对构建的假设模型展开SEM分析,建立形态、机能和素质指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,分别从拟合指数、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3方面分析。研究结果:(1)总体来看,武陵山区大学生优秀率为0.1%、良好率为6.5%、及格率为85.8%和不及格率为7.5%,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(P<0.05)。其中不及格率男生(13.7%)>女生(3.7%)、大三(8.5%)、大四(8.0%)>大一(7.4%)、大二(5.9%)。(2)从单项指标来看,男生的引体向上、立定跳远、1000米跑和肺活量不及格率较高,分别为66.3%、27.9%、25.5%和20.0%;女生的仰卧起坐、肺活量、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不及格率较高,分别为20.2%、12.4%、10.3%和9.3%。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数指标不及格率呈"U"型变化特点,即大一、大四较高,大二最低,其次是大三学生。(3)基于格林模式提出武陵山区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。其中倾向因素包括个体层面的体质健康知识、态度、信念、动机和技能等;强化因素包括人际层面的家庭、同伴、教师的支持,学校层面的师资、场地器材、健康教育、身体活动开展、学校政策执行等,社区层面的场地器材、体育开展、健康教育等;促成因素包括国家政策、区域文化等。SEM分析后,模型拟合度较好。形态指标8个潜变量、机能指标7个潜变量和素质指标8个潜变量包含的测量题目数及各测量题目的因子载荷>0.5,表明题目有较好的汇聚效度。(4)构建的形态指标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设定了个体层面、人际层面、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内、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、人际层面到组织层面的13条潜变量间路径。直接影响效果较大的依次是大学生行为(β=0.37)、同伴(β=0.28)、知识(β=0.26)。机能指标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设定了个体层面、人际层面、组织层面、国家层面和知识与态度、态度与学校、家庭与学校的10条潜变量间路径。直接影响效果较大的依次是学校(β=0.41)、家庭(β=0.36)、大学生态度(β=0.31)、知识(β=0.24)。素质指标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设定了个体层面、人际层面、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内、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、人际层面到组织层面的13条潜变量之间的路径。直接影响效果较大的依次是同伴(β=0.95)、国家政策(β=0.23)、家庭(β=0.33)、教师(β=0.21)和大学生健康知识(β=0.20)。全部路径系数均达到0.1的显著性(P<0.1),说明模型是成立的。结论与建议:武陵山区大学生体质不容乐观,健康促进任重道远。在"健康中国"和"体育强国"发展战略背景下,坚持"健康第一"指导思想,提升家庭体育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,巩固学校在促进体质教育中的地位,提升社会对大学生体质的关注度,强化国家政策的引领作用,提升大学生健康认知、良好的行为习惯,促进体质健康。
文章来源:《武陵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wulingxuekan.cn/qikandaodu/2022/0502/428.html